化学必须知晓二十一大锦囊(2) 锦囊六:化学实验中仪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汇总 锦囊七: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 高考中有关胶体知识的考查都比较简单,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且常常与科技、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确理解胶体的概念: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之间)的大小不同。 2.对胶体性质的认识: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造成的,可区别溶液与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3.注意胶体知识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考查对胶体知识的运用情况。 溶液、胶体、浊液比较 注:抓住粒子直径在 1 nm~100 nm 之间,即与胶体粒子直径大小相当,那么这种粒子与胶体粒子性质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新情景纳米颗粒性质。 锦囊八: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七看" (1)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一般只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实验室用氨盐和碱反应制氨气则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反应产物与事实是否相符。如 Cu 与稀硝酸反应: Cu + 2NO3-+ 4H+ = Cu2++ 2NO2↑+ 2H2O 这类错误往往在配平上正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3)各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书写是否正确。不管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有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才能在离子方程式中用离子符号表示。弱酸、弱碱、水、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单质、氧化物一律写化学式。对于微溶物的处理:若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若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应写离子符号;若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 (4)是否漏写离子反应。同一个离子反应,若有多种沉淀或弱电解质等物质生成时,往往漏写某一沉淀或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如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Ba2++ SO42- = BaSO4↓或 H++OH-= H2O 也不能分成两个式子写,而应写为:Ba2++ 2OH- +2H++ SO42- = BaSO4↓+2H2O (5)离子的配比。离子方程式中,相同离子可以合并,全体系数可同时约简,但不能进行局部约简。实际反应的离子的配比,必须符合原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的实际情况,如H2SO4 与 Ba(OH)2 反应不能写成 Ba2++ OH-+H++ SO42- = BaSO4↓+H2O (6)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要看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如:铁和氯化铁反应不能写成:Fe + Fe3+ = 2Fe2+反应物的用量是否加以考虑。 (7)所用的连接符号与生成物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离子反应趋于完成的用"="号,可逆时用" "号,反应程度较小时,生成物的沉淀和气体均不标气体和沉淀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