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虎丘记》学生学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知识,如:栉、比、状、属、识等。 2、疏通文句,为鉴赏课文打下基础。 3、分析作者对虎丘中秋月夜盛况的描写,体会他不愿为官的心情。4、了解古代散文的鉴赏要领,培养初步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二、介绍作家作品:1、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2、公安派:3、虎丘,山名,又名海涌山,三、基础知识部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箫鼓(xiāo) 阖户(hé) 蔀屋(bù) 靓妆(liànɡ) B.重茵(yīn) 交衢(qú) 栉比(jié) 檀板(tán) C.雷辊(ɡǔn) 樽罍(léi) 妍媸(chì) 瓦釜(fǔ) D.殇客(shānɡ) 兴阑(lán)荇藻(xìnɡ) 呕者(ōu) 2.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B.虎丘去城七八里。 C.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B.衣冠士女,下迨蔀屋。 C.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B.峦壑竞秀,最可觞客。用心 爱心 专心 C.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D.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B.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C.千倾云得天池诸山作案。 D.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 6.下列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文前讲“其山无高岩邃壑”,后面又说虎丘“飞岩如削”“峦壑竞秀”,作者在前后矛盾的描绘中展现了虎丘独特的风景。 B.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男绿女,漫山遍野。欢愉的场面、瑰丽的色彩,使虎丘山色也因之生辉。 C.文中作者的用心所在,主要还不是虎丘的山色和游人的歌声笑语,而是借此抒发胸中的愤郁之情。 D.文中透露出封建官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的鄙弃。 二、阅读理解部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布席之初,呕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