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差异性的表现1. 整体性的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不同区域差异性的体现就是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2.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注意:1.沙漠气候对应的是荒漠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其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主要有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的更替:热带雨林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的更替:森林——草原——荒漠。【中纬度陆地最明显】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水热条件】自然带的更替:冰川积雪带——荒漠带——高山草甸带——**——基带(海拔从高到低)。【在低纬度的高山分异明显】① 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② 带谱数量:a.山体所在纬度;b.山体海拔高度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③ 自然带的南北高度:阳坡自然带较宽,海拔高度较高。注意:南、北半球阳坡和阴坡的判别;山谷中阳坡和阴坡的判读与山地不同。④ 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a.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b.海拔: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⑤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温度因素: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形因素: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对雪线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⑥ 林线: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 10 ℃ 等温 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 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