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治理七项重点任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五个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五个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是一个挺前沿的问题。“治理”在国际学术界并不是一个传统久远的概念,上世纪末之前使用很少。在这个世纪的前十年开始热起来,最近十年才成为学术“热词”。我们在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阶段性目标之后,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须完善和进展,必须适应新的要求,才能支撑和引领这个雄伟目标的实现。 01 社会根本矛盾转化后的治理新要求。 物质文化基本需求阶段的治理和美好生活愿望阶段的治理有很大不同。在物质文化基本需求阶段,人民诉求相对一致,治理目标相对集中,进展经济并相对公平地分配,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可以了。而美好生活的诉求广泛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是日益增长的,是多方面的立体诉求,而且在许多方面相互制约和制衡。总之,这个阶段诉求多元发散,治理需要处理更多相互制衡的变量,有些事情可以寻求“一致”,更多事情可能要兼顾各方面诉求,寻求各方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 02 高质量进展时期的治理新要求。 数量扩张时期的治理和质量提高时期的治理有很大不同。数量扩张时期,治理的可以“投”字当头,投钱,投人,投地,投项目,就会扩量并带来增长。质量提升时期,不仅要投,还要决策怎么优化结构,如何转变方式,怎样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情形会复杂许多。国际经验也证明了这种复杂性。一个低收入国家开始加速增长,头二十年保持 7%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不困难,二战以后近五十个国家都实现了。但是再想要第三个十年高速增长就会困难得多,为数不超过十个经济体。日本持续保持高速度只有 26 年,此后在波动中又反弹了几年。韩国表现很好,也就是 30 年。中国已经制造了奇迹了,7%以上的高速度增长了 40 年。当然我们还想要更长期的高增长,但现实考虑,今后保持 5-6%的中高水平已经很不错。高速度为何不能持久保持?因为持续高速增长几十年后,很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举一个例子: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也就劳动人口要抚养的非劳动人口比例的变化。我们的高增长的四十年,也是人口抚养比最低的四十年。这不是巧合,而是高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这个比例快速上升,既使放开了二胎,甚至以后放开多胎,低生育率、高抚养比的趋势很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