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育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 怎样培育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回顾旧知,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 通过预习,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学习,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提高了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那么,怎样培育高年级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读一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概念性数学知识的预习。 1.通读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知识显现出来,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用笔勾画了以下内容:“圆沿不同方向对折后,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 表示。”2.精读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1)通过举例子来理解概念。例如预习《倒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0 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有学生举例:“1/2 的倒数是 2,5的倒数是 1/5。”(2)鼓舞学生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在预习《比的认识》和《比的基本性质》时,有学生提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 0?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什么不能同时乘上或除以 0?”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问:“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火花得到了碰撞,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效果是最佳的。二、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然地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预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对折自己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它们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并数出对称轴的条数。还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他们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制造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有衣服、松树、蝴蝶、花朵等图形。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培育了审美意识,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分享成功的乐园。三、鼓舞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推导计算公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