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师认知的偏差对化学教学中的影响探讨老师认知的偏差对化学教学中的影响 化学教学讨论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由于认知是行为基础,老师的认知有了偏差,必定影响其教学行为,给化学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一、老师的认知偏差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老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结构一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的形成大体是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两条途径来间接把握和直接认知的。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看法有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并对化学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制定教学目标过高。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注意到高中化学知识比初中化学知识叙述更准确、更严密、更抽象,化学现象的分析更复杂,思维层次的要求更高和更活,而是凭自己对化学掌握程度和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想当然地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策略运用不当:(1)概念的抽象概括过早过急。(2)忽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学习化学离不开解题,因此有些化学老师认为:学好化学就要多做题,题目做得越多越好。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揭示和思想方法传授,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遇到未曾做过的问题时,无法正确入手解决。 二、认知偏差的归因分析 1.心理学分析。一般地说,老师的认知偏差主要来源于两个心理效应的影响:(1)投射效应。由于受投射效应的影响,老师容易把自己对学习知识的思维特点归属到学生身上,而忽视学生心理、生理进展水平,由此造成有些老师的教学失败。 (2)定势效应。通俗地说,定势就是按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定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定势效应也是产生认知偏差的重要原因,它使老师的思维具有顽固刻板性。 2.对学生缺乏深化地讨论。有些老师不注意讨论学生和了解学生,只是用自己的经验、直觉,想当然地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态度、能力、知识基础等,则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这样,老师的认知偏差就不可避开了。此外,认知偏差的产生也与老师的师德修养、知识的储备等因素有关。 三、认知偏差的克服途径 1.对认知偏差的产生,自觉地保持"警觉"。由于投射效应和定势效应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主要心理根源,社会心理学的讨论告诉我们:几乎每个人的思维都会不同程度地受两种效应的影响,并且这两种效应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人的个性及习惯决定的,所以老师应对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