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 月 9 日,我参加了市教研室在第一试验小学组织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课、录像课和专家报告,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第一试验小学的 xxx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小数的意义》,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二: 一、小数的读写和分类,根据学生已有阅历,大胆放手,教变为学。 这节课游戏引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宠爱的数字,老师用棒棒糖做小数点组成不同的数字,从学生已有阅历和学问入手,引导学生试着读 0.2、1.56、1.798,然后适时让学生总结读法。小数的写法也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点没有教给学生的痕迹,学问自然生成,真正把学习教给学生自己来完成。个人认为,这时要是能让学生指出哪是小数部分,哪是整数部分会更好,为学习小数的分类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学模型,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的意义是由问题引入的,老师出示三幅图,直接问,那幅图能表示 0.4,图 平均分 分数 小数 0.4,初步建立了小数和分数的关系的表象;二位小数,学生先涂格子,认识 0.06,0.25,并用分数表示,构建起分数与小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分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可以写成二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教学则是利用课件,从 0.1、0.01 到让学生找出 0.001,突破难点,构建模型。 总结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由学生已有阅历入手,直接读写小数,而不是老师教,学问自然生成,把学习教给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突破难点。同时,王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自然,过程流畅,正如我在去年研修中写的体会"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活动阅历基础之上的,必需是为学生积累新的数学活动阅历和新学问服务的。数学活动应当是已有学问和新学问、已有阅历和新阅历之间的桥梁。好的数学活动应当能让学生有所思索,有所悟。'"设计好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会和反思,关怀学生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形成新学问。这样下来,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很流畅的线条,不管是老师还是学习者应当是感觉舒适的,或者说,数学学习应当是有情感的!' 紧接着,我们观看了刘万元老师的教学录像《除法》,这节课培育了学生觉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刘老师这节课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小棒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自主练习,课堂总结。正确处理了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课件演示、学具操作、图片等直观条件下,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楚,但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