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 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育。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漂亮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 副单杆、3 条凳子等,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育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育。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老师要培育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楚,培育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 读单一的主题图。 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 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 121 页第 11 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 9 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 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 5 人(还有 4 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 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 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 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 3 只蜻蜓,6 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