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坚持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自由演讲”式训练。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养、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加,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而且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育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2、“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化下去的必定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纳两种训练方法: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 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制造性和想像力。 3、“即兴演讲”式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 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