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技巧讨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技巧讨论 摘要:传統翻译技巧是长期翻译实践总结的经验,其主要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式的对比以及语法层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传统翻译技巧主要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而忽略了翻译主体的认知能力,导致翻译时无法通过语言构建“认知世界”和“客观世界”,其译文看似“忠实”原文,而实际上与原文相去甚远。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和总结英汉翻译技巧,旨在为今后广阔译者提供新的翻译视角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翻译技巧;认知语言学;英汉翻译 一、引言 传统的翻译技巧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增词法、减词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词类转译法)、换形译法、褒贬译法(正反、反正表达法)、重复法等等。(张培基,1983;冯庆华,1997),其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主要是在二维层面进行的,即作品和读者,而忽视了主体译者的能动性。事实上,翻译的中心是意义,而意义最终又归于主体的理解和认知,以主体的理解为归宿[10]。所以从认知角度对传统的翻译技巧进行重新审视,在认知层次上(即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上[12])对其进行阐释,使译者理解翻译技巧应用的认知场景,就可能促进它们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避开其消极作用[11]。本文从隐喻和转喻、基本层次范畴理论、焦点-背景理论以及构式语法理论(侧重俚语)四个方面来探讨和总结英汉翻译技巧。 二、隐喻和转喻在翻译中的应用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现象,他们更重要的是两种认知现象。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9]。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框架下一实体(源域)为另一实体(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5]。在人类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和转喻的存在。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层意义,而是从认知的角度,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把隐含意义翻译出来。如: ( 1 ) Her place had been supplied by an excellent woman as governess,who had fallen little short of a mother in affection. 她的家庭老师是个贤德女人,待她如同慈母。(张经浩译) 这个句子里运用了隐喻,把“ governess”比作“mother”,译者把“mother”翻译成“慈母”很好地体现了女老师和妈妈一样慈爱温柔的特质。假如单纯地翻译成“妈妈”,情感就没这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