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老师如何提高声乐演唱中有关音乐修养的问题论高校老师如何提高声乐演唱中有关音乐修养的问题 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嗓音”而忽视“音乐”的教学屡屡可见,这无疑有害声乐的健康进展。为提高现有声乐训练的教学模式,当代老师需要从有关音乐修养方面,即“声”与“乐”相融合,建立新式声乐训练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结合相关音乐修养问题,达到美歌技巧和修养。 嗓音 音乐 修养 结合声乐训练常常被老师认为关键在于嗓音的训练,让每个学生接收系统化的指导和练习过程,目的是使他们在歌曲演唱的声音表现这门艺术上,从精神和生理两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歌曲演唱中,强调感情与声音的结合,而相关音乐修养的问题往往被忽略。下面我将谈谈歌曲中音乐修养的相关问题。 一、音准、节奏问题学习声乐,首先要掌握音乐的一般知识,如乐理、视唱练耳、钢琴键盘基础等,否则就如学习理科而不懂数学一样的荒唐可笑。歌曲旋律是靠很多的单音在高音、时值和音量上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唱音是否准确成为声乐训练中的首要问题。这时视唱练耳的训练,成为声乐学习必不可少的必修课程。让耳朵受到有效的训练,才能提高对音高、节奏的鉴别能力。音准是歌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假如音不准或五音不全,即使有好的音质,也不能给人美的享受,反而会为你的音不准引起苦恼,甚至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造成歌唱中音不准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一些可能是发声技巧的问题,比如气息支撑能力,导致音偏低或偏高;共鸣腔体的调节能力是否适当,也会从音准上体现;另外还有声区的问题,这一点往往在授课时被忽视;歌手心理素养,有时也会影响音准问题,过于紧张、怯场都会影响音准。因此只要老师不断提醒和演唱技巧不断完善,这些音准问题不难克服。节奏感的好坏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没有节拍便不能称为音乐。魏良辅在《曲律》中提到曲有三绝,板正就是其中一绝,说明节拍的重要性。有些歌者在练唱时不重视节奏,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就像陂子走路失去平衡感一样。应把注意节拍均匀的重要性当作我们的心脏跳动的重要一样。 二、歌唱语言不同于讲话语言声乐语言首先是以文学语言作为创作基础的,我们不能把声乐语言仅仅理解为是歌词和唱词,这是因为这种文学性的书面语言并没有音乐化。只有通过作曲家的再创作之后,使具有文学语言性的歌唱或唱词音乐化,才能使文学语言获得歌唱的旋律性。古典式歌唱,由于每种语言的特质使之不同于日常的讲话。音节的强调受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