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改善对策试谈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改善对策 摘要:目前,“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素养教育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以前,人们把“后进生”的成因往往只归结到学习能力上,但其实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现在“后进生”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得到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改善对策 一、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后进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与好胜心,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得不到老师正确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及家长的肯定。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及智力产生怀疑,因此产生自卑的心理。另外,由于自卑,“后进生”往往不喜爱结交朋友,喜爱独来独往。他们认为别人都不喜爱自己,甚至会怀疑别人都讨厌自己,从而对其他人也产生敌对心理。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使得他们更加自卑。 (二)学习缺乏内驱力 所谓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生理和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而厌学在“后进生”当中很普遍,在课堂上表现为不听课,不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课上干一些与本课无关的事情或发呆;课下,作业需要老师督促才能做完,改错也需要老师督促。在老师对其学习问题进行谈话时,他们也表现出一种对自己的现状无所谓的姿态。而对学习,更是表显出厌倦、烦躁的情绪,甚至是抵触与学习相关的一切。 (三)焦虑倾向明显 大部分“后进生”因自己的成绩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因此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而这种肯定在他们的心里就是成绩。因此,当临近考试时,他们就会担心自己考试准备不足,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不好而无法实现老师或家长的期望,担心受到同学的嘲笑。这往往表现为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出决定。 一项心理测评表明,面对考试,20%的小学生情绪紧张,其中75%是“后进生”。他们当中有 35%的人出现轻微焦虑,17%属于过度焦虑。更严重的考试时会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身体感觉僵硬,总是想去厕所等。 二、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