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S 版四年级上册公开课《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1、《蒲公英的梦》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它通过童话题材和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向人们介绍了有关环境污染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尤其对儿童来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讨论”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进展的全新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词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上成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因此,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 学情分析 1.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育。其次,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育。 2.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奇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加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3.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不够。虽然大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个别同学在这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4.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较差。作文,综合考查学生的用词、造句、段落划分,布局谋篇的能力, 但少数学生仍然把握不住着重点,缺乏细节描写,围绕同一主题,合理选择素材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语文课程资源整合开发还需要科学有效。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教材重组、班级图书角、校园图书馆的开发利用。如科学有效地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并进一步与其它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进一步整合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为教者,有时还不能整体协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到加深理解课文的目的。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