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培育审美素养 实施素养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进展。其中审美素养教育也不容忽视,要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应当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审美素养教育。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理应为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制造美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丰富的美育内容,关怀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什么是和善的,什么是凶残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例如《月光曲》描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创作过程,这是反映了音乐艺术的美;《颐和圆》描述了长廊、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这是反映了古典园林艺术的美;《草原》《黄山奇石》《可爱的草塘》则要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杨科》则要引导学生从社会制度的本质角度区分奇异与丑恶、先进与落后,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奇异;《飞夺泸定桥》《冀中地道战》等展示的兴奋人心的战斗场景等等。老师要擅长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产生心灵感应,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实现升华,从而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感受美 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秀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的。”这是因为美能引发趣味,杰出的课堂教学,也常常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兴趣,而杰出的课堂教学又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一支粉笔,一个单一的教育模式,简洁引起单调的心情。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感受美,它遵循了直观性原则,符合儿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例如教学《荷花》一文,可用幻灯显示荷花的彩图,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协作课文朗读配乐,再加上老师的表情范读,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去,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诵读理解品味鉴赏美 汉语是美的,语音协调,抑扬顿挫,词语精细生动传神;句式法律规范整齐,灵敏多变;修饰多样,文采斐然。审美鉴赏活动是以对美的本质的理解与评价为基础的,它不仅确定事物的美与丑,而且要懂得它为什么美和美在何处。俗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