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的心得 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还要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这种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学语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要求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语义的连贯性、逻辑性同时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调和语音吐字的清楚。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随着不同时代的进展与进步,这三种美渐渐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当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呈现。 音乐美:在诗论中,音乐美符合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押韵,在现代教学中音乐美的要求不仅仅是老师的范例朗诵诗词,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面对不同的诗歌文章要有不同的情感,要求和谐,符合文章人物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身临其境。如:七言诗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则包含诗歌音乐美中的节奏根据“二二二一”式节奏而来。通过节奏的划分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和古诗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里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则是音乐美中最重要的情感,除了老师示范性的诵读带领学生体悟,还可以让学生参加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绘画美:诗论中的绘画美不仅强调辞藻的鲜亮色彩感还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课堂教学中的绘画美除了引用辞藻、色彩和画面感还可以借助课堂上周围的事物来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体会。如中央电视台有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现场绘画,选手猜诗词,很受欢迎,其间就体现了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老师除了借助语言和工具外,老师的行为动作仪态也是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老师的手势要有强调、示范等功能。通过眼神,自然的手势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获得老师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而老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动作行为进行推断学生的状态。 建筑美:建筑美在诗论中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此点在教学语言艺术中我运用的还较少,后期将在教学中多加讨论。一般表现为文章或诗歌中。以及班级的布置和对学生分布中。 除却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三美”以外,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言艺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着重学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