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地主阶级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和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线索(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①背景: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②代表:林则徐、魏源。③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⑤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①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②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③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④主张:自强、求富。⑤影响:指导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维新思潮(19世纪60-90年代)①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②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④主张:倡导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兴西学。⑤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4)民主、科学(20世纪初)①“”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短暂春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民心。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④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马克思主义。⑤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①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②代表:李大钊。③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④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⑤影响:给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理论基础。(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3)学习过程①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1.(2019·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