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自然之道》相关综合资料=---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 150 公斤左右,幼龟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只是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便可能成为鹰等食肉鸟的食物。 (一)形态特征 海龟属龟鳖目,体长 1~1。3 米,体重大于 100 千克,体型巨大,四肢桨状,适于划水。龟头背面有前额鳞 1 对,背甲盾片相间排列。颈盾板短而宽,椎盾 5 枚,助盾 4 对。前肢较后肢短小。背面棕色或橄榄色,腹面黄色。 (二)食性 以鱼类、海藻、甲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为食。 (三)生殖 每年 6~9 月,海龟湾便有成群绿海龟回游来此,上岸产卵。每当夜深人静,雌龟便慢慢地爬上沙滩,在不被水淹的高潮线上,找到合适地点,挖出一个宽大的坑,才开始产卵,每次产卵 50~200 多枚。产完用沙土覆盖,龟卵在温暖潮湿的沙滩里自然孵化,经过 49~60 天,幼海龟例破壳钻出,爬入大海。保护区工作人员帮助幼龟回归大海海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重点保护动物。 (四)经济价值 海龟的经济价值很高,龟肉鲜美、营养丰富,龟板、血及胆汁均入药,目前被列为抗癌食品之一,开发前景十分宽阔。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类常常把自己当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悯人地俯看着自然界的芸芸生灵。我们沉溺在“人为万物之灵长”的美好感觉中已经太久太久了。《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却让我们发现从这种幻觉中醒来是如此的痛苦。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谦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说些什么呢? “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