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罗马教皇的奶牛”→挑战教皇的权威→工业革命的后起之秀→统一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上的战败国地位→经济大萧条下社会政治危机→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失败→战后柏林危机,德国分裂→两德统一。小题精练1.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C.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2.(2016·晋城模拟)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3.“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被一个绝顶聪明、敢想敢干的大地主,在封建主义本能的驱使下,靠着不抱任何成见的智慧实现了。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符合以上描述的相关史实是()A.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B.德意志的统一C.《权利法案》的颁布D.美国1787年宪法4.(2017·淮北联考)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许多德国人提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强烈不满B.德国拒绝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C.德国出现摆脱和约的复仇情绪D.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7.(2017·九江质检)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D.统治者准备通过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8.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希特勒说这句话时()A.是1935年B.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C.英、法等西方国家积极援助西班牙D.德国在地中海拥有战略优势9.1932年,希特勒出席了有300名垄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他发表长篇演说,攻击民主“实际上将摧毁一个民族的真正价值”,鼓吹在政治上要树立个人权威,叫嚣德国军队应该拥有800万后备军,解决生存空间问题。当希特勒结束演讲时,资本家全体起立向他狂热地鼓掌欢呼。德国垄断资本家的举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极权统治来维护其利益B.垄断资产阶级对希特勒的个人才能非常欣赏C.希特勒善于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D.德国的军事力量需要进一步的提高10.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B.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C.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11.(2017·上饶模拟)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