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功1) 概念:假如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a) 一是要有力的作用b) 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的阶段性)3) 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b)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c) 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4) 功的计算和单位:a) 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 W 表达W=FS(其中力的单位是 N,距离的单位是 m)b) 单位:焦耳 符号:J5) 功的原理a)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b) 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c) 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时直接用手做的功。d) 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① 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② 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为:F=hG/s直接用手做功:W1=Gh使用斜面做功:W2=Fs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 F= hG/s(二) 机械效率1) 相关概念:a) 有用功:运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b) 额外功:运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因素而不得不做的功。c) 总功:人在运用机械达成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W 总=W 有用+W 额外2) 如何区分总功和有用功推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成的目的。例如,用滑轮组提高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高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 W 有用=Gh,h为物体被提高的高度,G 为物体所受的重力。而人在提高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 F 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 S 的乘积,即 W 总=FS又如,在用斜面提高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高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 W 有用=Gh,其中 G 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 为物体被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