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得工整与声律得铿锵。骈文就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得文体。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2、古文:(教材 29 5页)所谓“古文”,就是对骈文而言得。先秦与汉朝得散文,特点就是质朴自由 ,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3、唐代新乐府: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提倡得一个诗歌革新运动被称作新乐府运动。元、白继承杜甫得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得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有用得“新乐府”,即用自命得新题咏写时事。“新乐府”,就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得,其含义就就是以自创得新得乐府题目咏写时事。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她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4、古诗:即”古体诗",亦称”古风"。与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与用韵也较自由。5、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得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得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得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得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与。其内容多就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6、西昆体:就是宋初影响极大得重要文学流派,因创始人唱与得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作诗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与工力。7、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与押韵都有一定得要求。有人说绝诗就是截取律诗得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8、词调:词调,现在一般指文词与音调,或诗与词得格调.古代专指填词得格调,就是写词时所依据得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得作品得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得各种词调得平仄格式,每种格式有一个词牌名作为代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