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_第1页
1/35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_第2页
2/35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_第3页
3/3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展步伐不断加快和“和谐社会”、“社会公平”等理念的贯彻进展,城市居民对公园广场这类开放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园的服务功能是否能被市民公平地享用,是否维护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以及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创建园林城市”的规划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城市决策者在政策决策上的关注和支持。相关问题的讨论对我国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0)技术和 GeoDa 软件对武汉市公园广场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的讨论方法与理论进行了深化的讨论探讨。通过 GIS 网络分析功能对公园广场的空间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不同出行方式下一定时间段的可达面积和服务人口比例,再用 GeoDa 软件对讨论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属性、不同街道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水平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得到有关公园广场空间公平性的综合分析结果:(一)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可达性总体分布不均匀,中心城区 30%的区域内有 60%左右的居民可较便捷的享受到公园广场的服务,全区约 57%的街道可达性水平较好,表明讨论区公园广场的空间可达性水平整体较高。整体来看,讨论区中部、中部偏东南南和中部偏东北角的公园广场的可达性较高,距中心区较远的郊区、远郊区可达性较差。(二)各出行方式下可达面积和服务人口水平差异明显:可达性最好的出行方式为机动车,其次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步行可达性最差,这与各出行方式的速度、道路交叉口延误时间、道路级别以及各路段路况差异有关;讨论区 80%左右的城市居民可以通过步行 30min、机动车 10 min、非机动车或公共交通 20min 的方式到达最近的目的地公园。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看,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两种方式对可达性程度有很高的贡献率,大力提倡公交和自行车出行对公共空间可达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三)步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下的各时间段可达区域呈现出以公园入口源点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特点,而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受到道路等级、路况、十字路口和站点时间延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达区域呈不规则形状。说明距离近的地方可达性不一定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武汉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四)可达性很好和可达性好的街道有 51 个,约占街道总数的 57%,整体水平较高,但未来城市公园广场规划不能忽略各街道水平之间的差异。(五)公园广场服务辐射范围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城市公园广场空间布局的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