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小题精练1.(遵义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改良主义者容闳曾评述道:“太平军一役……破中国顽固之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据此,他认为()A.太平天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新思想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C.民族的觉醒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促进新国家的产生2.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3.“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的武昌起义,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C.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4.(2017·广州联考)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5.(山西省名校2017届高三9月联考)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6.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这个论断看毛泽东当时意图是为了()A.热情歌颂五四运动的意义B.揭示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C.强调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D.抨击当权政府的退让妥协7.“武昌起义后,立即出现许多党派争取参加政府的局面……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都欢欣鼓舞地迎接这个胜利。更是表现出一种以往从未有过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B.导致了封建统治的崩溃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D.反映了民主精神的激发8.(2017·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自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B.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C.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9.(2016·大庆模拟)“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A.领导工人运动B.发动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召开八七会议10.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11.(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联合考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A.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C.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12.一历史文件中写道:“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