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生物技术★ [最新考纲]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6.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7.酶的应用;8.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9.蛋白质的摄取与分离。精读教材——记一记1.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 ℃。(P2正文)2.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P2正文)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菌,只有当 O2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P3正文)4.当 O2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P3正文)5.腐乳制作过程中盐、酒、香辛料均具防腐杀菌功能,其中酒含量宜控制在 12%左右。(P7资料三)6.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P10资料二)7.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虽然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倘若将尿素作唯一氮源,可筛选出尿素分解菌,倘若将纤维素作唯一碳源,则可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P14正文)8.纯化菌种的接种方法可包括平板划线法(工具为接种环)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工具为涂布器),后者可用于活菌计数。(P18正文)9.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在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P28正文)10.运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 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 代表稀释倍数。(P22小字)11.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 3 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P22正文)12.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染色,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即加入刚果红。(P29资料三)自我诊断——判一判(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