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第二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及其解读1.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2.解读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 16 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由于本课世纪的宗教问题理论性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必修三的内容,重点理解几个比较核心的历史概念,比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路德派等,并逐步探讨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节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学法建议1.理论引领法: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宗教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所以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史料学习法: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是他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中的考试频点,课本上罗列性质的引了主要几条,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碍把它作为几则材料阅读,培养史料研读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感性认识。 历史名词释疑“因信称义”基督教用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信仰是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狭义是指路德派如何得救的教义。具体解释见知识梳理。 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要想获得免罪,必须做忏悔和善功;还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靠耶稣救赎之功,所以每个人要缴纳一定的钱币才能得到“大赦”。14 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这成了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基础知识大梳理一, “九十五条论纲”1.背景(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个人原因)(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直接原因)1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520 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宗教改革的主张。 (1)“因信称义” (2)《圣经》是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圣权威。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1520 年 8 月,他发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痛斥罗马教廷的专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用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