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难点和重点知识解疑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几个难点问题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南移曾发生从北向南,从西向东的转移。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一个主要的现象,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国对江南地区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实力差距很大,为此之一时期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但是,后来南方经济逐渐取代北方,成为我国经济的领军者,这一现象到今天仍然延续。那么,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有什么历史背景?有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历史学和考试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何复习这些热点,我有如下建议。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东晋朝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虽然经历了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南方落后的交通面貌,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在城市发展上,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谚语“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制造的大型远洋海船,可载粮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