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美术案2025 年 9 月第 1 课 崇敬的人 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育学生去观察生活、关怀生活,进而热爱生活。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沟通。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2、评一评。(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美好的家乡第 2 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逝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老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 1 个消逝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