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教学方法1.朗读法2.美点追踪法3.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 50 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二、资料助读 张抗抗,杭州人。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 8 年。1972 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 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 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 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瘠薄(jī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 3.学生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生 1:我被作者深挚的感情感动了,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她是那样深情地为地下森林歌唱,那么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那么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 生 2: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景、抒情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