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会展业会产生怎么样的冲击会展供应商等会展服务企业的业务及资源整合通过互联网+打破产业界限,形成全产业链模式。首先,展会数量庞大但良莠不齐,参展企业没有参照标准、无法做出理性选择;其次,包括价格在内的展会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准确信息、整合资源,成本自然增加了;再者,参展过程涉及供应链过多,服务碎片化。刘振(化名)在杭州经营着一家 3D 打印公司,最近他正在筹备参加行业展会:“听说展会是个营销的好渠道,可以增加企业知名度、开辟新市场,”可到了选择具体展会的当口,他却犯了难:市面上关于 3D 打印的展会大大小小竟有近百场,看上去初具规模的也不少,另外展台的设计、物料的制作、现场的搭建都需要企业亲力亲为。 对于刘振的体验,展酷网创始人兼 CEO 赵洋提到:国内会展业存在三个痛点,” 互联网+会展,扼住行业痛点,通过互联网让会展更简单",而实现途径就是创新打造会展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展酷网目前已经达成了全球 24 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场次的展会入驻,并严格把关商家质量,核实身份、评估能力,通过“一键比展”功能帮助参展商直达全球展会。并顺势推出展装预订服务,通过积累的大量供应商数据与用户需求进行匹配,并提供多种优选方案供参展商选择。举个例子,外地的公司如果在上海参展,该网站数据库会优先匹配上海本地的展装公司,降低异地沟通和费用成本。此外,供应链过长、服务碎片化?展酷网正在打造自己的展会行业“互联网+”开放生态圈,把展馆、主办方、参展商、买家和展会服务商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各环节参与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会展对客服务内容和体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会展营销的策略及方式。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展会本身就是平台,所有的展会实际上都是“行业+展览”,而“互联网+”的的实质是“行业+互联网”,展会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是并行的。“会展互联网+”如果是线上线下两个并行平台相加,其模式必然是虚拟展会,完全不同于以行业为依托的“互联网+”。 回到上面提到的关于“会展互联网+”目的的问题。如果“会展互联网+”是指 O2O 电子商务的路子,那么“会展互联网+”对于会展公司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业务,也就意味着会展公司将不再是会展公司,而转型为互联网公司,其实质是回到了“互联网+行业”,也就谈不上“会展互联网+”最后,还有一个“会展互联网+”的模式想必大家都有所关注,就是搭建一个针对会展行业的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