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抢劫罪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至今,在所有的刑事案件中,抢劫罪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也大幅增加。并且呈现出时间长、作案次数多;团伙抢劫多、成员构成复杂;抢劫手段残忍、形式多样化;各种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等新的特点。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威胁着广阔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抢劫罪,刑法虽然规定要进行严厉地打击,但关于抢劫罪的一些理论问题,还讨论不够,在立法方面也存在缺陷。为此,笔者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同样的注意。一、探讨抢劫罪问题的意义抢劫罪历来都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较高的一种犯罪。它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利,又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更以其性质严重性和高发性,历来为我国刑法重点打击。因此,探讨抢劫罪问题的意义,对进一步完善和法律规范抢劫罪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拟从以下三方面对探讨抢劫罪问题的意义作简单的分析。(一) 法律规范司法实践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和理论探讨,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政策已初步确立,其主要内容是:“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宽不是要法外施恩,严也不是要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处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简而言之,就是适度宽容轻处小恶以感化轻案犯、依法从严惩处大恶以震胁重案犯。此政策在对重罪实行严打政策的基础上完善了对轻刑宽松的一面,渗透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疑罪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从宽处理轻罪原则等内容。而抢劫罪是现实生活中多发性、常见性的犯罪,是财产型犯罪中的一个重罪。其本质特征在于既侵犯他人财产权益,又侵犯他人人身权益;既有以非法占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又有以暴力、胁迫等的手段行为。对于抢劫罪中的许多问题,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众多的争议,例如抢劫罪的界定不明、抢劫罪认定程序的混乱、抢劫罪立法存在的缺陷等争议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抢劫罪的概念界定、抢劫罪的认定程序、立法存在的缺陷和完善等问题的分析讨论,使抢劫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和解决,更好地法律规范司法实践和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二) 保障人权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展,当今世界,人权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