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调整为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量《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概念。2.数学思考:在分享、估算、测量、讨论等活动中,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在参与长度单位间的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科学验证、善于进一步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的认识更清晰。教学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建立长度概念。教学准备:教 具:自制课件,自制分米尺,板书卡片。学 具:测量记录纸,直尺,课本,自带的与 1 毫米、1 分米长度接近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分享1.谈话引入:同学们学过了什么长度单位?来说一说吧。揭示课题:毫米、分米练习课(板书)2.组内分享:请同学们分享一下昨天回家后找到的身边长度约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的物品。3.展示分类:请一个组的同学展示并对组内不同长度的物品分类。4.比划:欣赏了这么多同学们带来的物品,让我们对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有了更好的认识,你们能不能用食指和拇指来比划一下这几个长度呢? 【设计意图:以分享身边长度约为 1 毫米、1 厘米的物品为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兴趣,通过组内分享和展示分类进入主题。体会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既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故事过渡:猪八戒因贪吃贪睡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落队并且被安排了一些关卡,请同学们带上以及学过的长度单位来帮帮八戒吧。】二、长度单位间关系的练习1. 复习进率1 米=100 厘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教师按照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板书卡片)2.有趣的“2”:第一关:课件出示“2 2”,圆圈里只能填等于号吗,你有怎样的想法呢? 3.填一填:课件出示“2 > 2 > 2 > 2”,请学生填入已学的正确的长度单位。4. 小结: 我们用长度单位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八戒过了第一关啦!【设计意图:完全开放式的题目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尽可能多的给出不同的答案,如:2 厘米=20 毫米,2 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