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 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潘耒,字次耕,吴江人。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 , 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解析 要点:“弛”“俾”“庶”。(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解析 要点:“以”“齿”“傲睨”。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潘耒曾应皇帝的诏命进言,说:“向皇帝进言自古就没有专门的职责,梅福凭南昌尉的身份进言外戚,柳伉凭太常博士的身份进言程元振,陈东凭太学生的身份攻讦六贼,杨继盛凭部属的身份弹劾严嵩。我朝有旧规定,京官允许向皇帝进言。从康熙十年宪臣上奏请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却向皇帝进言的都视为逾越职权。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这样做对于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