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点清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2.纲领: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3.特点4.成就知识图解过渡时期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整体把握 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和三大改造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2)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生产力)和改造(生产关系)并举。(3)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4)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共和国宪法。三、1956~1976 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教训1.成就12.教训知识图解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教训基准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主题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视角 1 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史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信息解读] 史料说明建国初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史料二 1949 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 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 7.3%,苏联的 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 0.02%,苏联的 0.36%。[信息解读] 史料说明中国重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史料三 [信息解读] 该图表材料反映了到 1952 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视角 2 工业化启动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史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工业化启动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主要有:2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薄弱;现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