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 1 时髦的转身——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渗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内因:政治运动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2.表现(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会习俗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 世纪 50-70 年代)(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2)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住房拥挤,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2.改革开放后(1978 年至今)(1)原因: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表现领域变化服饰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1987 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居住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风俗习惯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 1—时空观念]1.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历史沿革2.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素养 2—史料实证]►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特点与影响史料 往来如织密如麻,①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②更有西装新少年 , 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③七天礼拜是休期 , 各业停工逐队嬉;④或赴教堂听讲解 , 满街游戏任驱驰 。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⑤近来各处 报馆开 , 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⑥衣裳时式鬟时样 , 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 ABCD)根据史料,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史料讲的是上海洋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