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科教学特点,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科教学原有的特点,形成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学科因其自身特点,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更应该显示出其特有的规律。不断探究整合特点,寻找积极有效的整合途径,应成为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课题讨论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我们在推动整合课题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展开了积极的探究和和实践。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因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广泛的信息资料及其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具有了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鲜亮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无不与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需求息息相关。归结起来,我们认为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学习环境的宽广性 语文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形象感悟与经历的过程。正如任何的精神活动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质环境的作用一样,任何的语与文的产生都来自于情境。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从未有过的更加真切形象的环境,特别是多媒体对感官的多维作用,让我们的体验产生得更加迅捷和强烈。学习内容及其环境的丰富性与生动性使得语文学习环境从来没有今日这样宽广。 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精神世界的活动是宽阔而深邃的,客观世界的任何细微的差异和变化都会影响着精神体验的结果。正如有人这样说:“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追求语文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差异性,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符合现今教育强调创新意识培育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为我们制造了更具个性化特征的环境因素,于是,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了更加宽阔的选择因素,再加上各种因素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满足了丰富多样的学习需求,于是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尊重了个性化的价值追求。 学习态度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作为社会中个体的人走向独立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所提倡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要求就是自主,一切被动的接受都不是学习活动所期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不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得老师及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学习的过程就是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求的过程,不断强化学习中的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