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锥栗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张发备(福建省建瓯市龙村乡农技站3 53 1 12)摘要:为促进锥栗生产得进一步进展,经 10 多年得生产、调查、试验、分析,初步掌握了闽北锥栗主要病害得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并提出了科学有效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闽北地区;锥栗;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综防措施 锥栗就是福建省建瓯市特色果品,龙村乡就是建瓯市锥栗著名产区, 现有栽培面积4 533 hm2,年产量 3000t,栽培历 史悠久,历史上有名得“贡闽榛”就产于龙村。近年来,随着 锥栗栽培面积集中成片得快速开发,品种引进频繁沟通及管 理粗放,为锥栗病害侵染繁殖提供了生存环境,导致病害种 类逐渐增多, 危害程度亦逐年加重,严重地影响了锥栗生产 得进一步进展。因此,自 1 9 98 年开始,笔者对龙村乡锥栗园 病害得发生规律进行了仔细调查、分析,并对主要病害进行了综合防治技术讨论、试验,取得了较显著成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1 锥栗主要病害经调查,危害龙村乡锥栗得病害有栗疫病、栗叶斑病、栗炭疽病、栗白粉病、栗黑根立枯病、栗芽枯病、栗叶枯病、栗锈病等 8 种,但对生产上影响较大得主要病害就是栗疫病、栗 叶斑病、栗炭疽病、栗白粉病、栗黑根立枯病 5 种。1、1 栗疫病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多发生在树蔸基部及主干得 树皮上,尤其就是嫁接口部位受害最重。发病初期,病斑呈水 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后逐渐扩大蔓延,病部肿涨隆起,皮 层组织坏死腐烂,并分泌出具酒糟味黑色汁液,后期皮层干 缩纵裂,树势衰弱,叶小而黄,最终病斑环绕主干一周,导致栗树枯死。病菌在栗树主干皮层内越冬,一般3 月开始发病,5~8 月为发病盛期,10 月后病情逐渐停止。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土质肥沃、栽培管理好、树势强旺得锥栗树发病少;反之管 理粗放、冰雹、冻害、病虫害、施肥不当、过度修剪、机械 损伤、日灼等都会加重该病害得发生。此病能远距离传播,主 要靠接穗与苗木传播。1、2 栗叶斑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槲树盘多毛孢真菌。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纹,外围有褐色晕圈,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翌年 4 月初开始危害叶片,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多雨年份发病重,叶片受害逐渐褪绿变黄、树势衰弱、遇大风叶片提早脱落,对产量影响极大。一般树枝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或氮肥施用过多得栗园发病重。1、3 栗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芽、叶片、枝梢、栗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