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1/29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2/29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3/29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 21 公里处, 该地不仅风景优美,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明代自楚昭王起,在此修建了九座王寝,另有各代圣贤名人的古墓共 48 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墓群。龙泉山的历史文化是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武汉市旅游业十五规划和 2025 年远景进展规划中,该景区被列入九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南部史迹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发龙泉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带动武汉市的旅游业的持续进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龙泉山风景区管理处拟利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特点进行开发建设,在保留其原有功能基础上,恢复历史生态,保护生态平衡,实行滚动式开发,使其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畅通、集考古、休闲、娱乐、生态游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武汉龙泉山风景区规划范围以龙泉山 7.6 平方公里盆地为核心的规划范围,以牛山湖、龙泉山、三汊港、豹解南部地域约136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上游乐、生态旅游规划范围。该项目分两期开发,其中一期工程规划用地 7.6 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建设四大区:古迹文物区、水上游乐区、避暑疗养区、生活服务区。经测算,一期工程总投资约为 11029 万元,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江夏区财政、上级专项拨款及招商引资解决。二、龙泉山简介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天宝末年,宰相李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显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颇为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名为龙泉山。但明清两代仍多沿用“灵泉山”的称谓。龙泉山由两条山脉组成,自西向东连绵 9 公里,山势如二条巨龙蟠卧于梁子湖之滨。这里三面环水,峰峦竞秀,林木葱郁,古迹遍布。有“诗乡福地”、“世外桃源”和“三九寝十二景”之一称。被誉为“武汉九王陵”,与北京十三陵形成呼应之势。此外,此处还葬有西汉舞阳候樊哙、晋代荆州剌史陶侃,唐江夏王李道宗等历代先贤古墓共 48 座,形成宠大的古建筑、古墓葬群,在省内至全国范围内均占有重要位置。1956 年,明代楚王墓群等一批古墓、古建筑相继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秀山碧水,山势独特,使得这里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他们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或依山设亭,或随水为榭。建有“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万寿台、晴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龙泉山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