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多为人乳头瘤病毒(HPV) 一过性感染引起临床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种鳞状上皮内病变,有较 高的逆转率,合并或进展到浸润癌的风险极低。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 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 )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和中国 国情,制定了本共识。共识中阐释了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 概念、转归、阴道镜评估的意义、管理流程等相关问题。法律规范子宫颈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管理,以指导临床实践,并避开对其过度干 预及诊断中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漏诊。【关键词】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管理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分类依据《第 5 版 WHO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分类》[1],继续沿用 2025 年第 4 版 WHO 分类中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两级分类,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lesion, LSIL),包括子宫颈上皮 内瘤变 1 级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1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 变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包括子 宫颈上皮内瘤变 2 级或 3 级(CIN2, CIN3 )。目前,临床中对 HSIL (CIN2, CIN3 )的管理已达成共识⑵,但对 LSIL 的管理和法律规范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对于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并经过 阴道镜活检病理学诊断为 LSIL 者,如何避开 HSIL 漏诊;另一方面 如何评估其进展到 HSIL 的风险,避开 LSIL 的过度干预,需要进一 步明确。本共识主要针对组织病理学诊断的 LSIL,子宫颈细胞学结果 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管理不在此共识讨论范围内。01 一、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概念和转归约超过 80% 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 LSIL 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 毒(HR-HPV )感染所致,但多为一过性感染,而外生性的 LSIL (生 殖器疣)主要由低危型 HPV 感染所致[1。LSIL 组织学表现为病变区 域上皮的上 2/3 层为分化成熟的上皮成分,其间常可见由 HPV 感 染所导致的挖空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核周出现空晕。大部分 LSIL/CIN1 对 p16呈现阴性或是点状及小灶状阳性表达,约 1/3 的 LSIL/CIN1 可以呈现p16 的阳性,但这并不代表其为 HSIL,其 意义尚待讨论。我国一项针对 487 例女性 LSIL 的前瞻性讨论显示,应用细胞学 和HPV 联合筛查,定期随访 4~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