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宏基因组测序 mNGS 临床应用进展(全文)推举理由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多样,除常见的病原体外,罕见细菌、病毒、真 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不易被传统的方法检测,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导致 漏诊和延误,或造成抗生素药物的滥用。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 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已逐步应用 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 疗 和 监 测 。 宏 基 因 组 测 序 (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是对样本中所有核酸进行无偏倚测序,结合病原微生物数据库及特定算法,检测样本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 序列,在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型、耐药突变检测及新型病原体鉴定等方 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早在 2025 年,美国 Charles Chiu 教授首次应用 mNGS 技术诊断了 一例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例[1],而这类疾病依靠常规检测方法是难以检出 的,此次应用证实了 mNGS 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领域,尤其是疑难微 生物鉴定方面的应用潜能。随着该技术的社会经济成本不断降低和技术的 不断完善,mNGS 已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应用,成为临床疑难和未知病原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手段。2025年 12 月 13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 染病科的胡必杰教授团队在 Small Methods 上(IF=12.13)发表了一篇 题 为 “High-Throughput Metagen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Pathoge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 的综述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感染病 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特摘综述的部分节选,以飨读者。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诊断的应用small 句rnelhodi"ii 'll wwsiWco n uqwkjiatHigh-Throughput Metagenom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ND2 QiEgqirrg Cai, Q 吨 讪网,Zes hi 5o.ng,加如 ftJMg. tmd B 睥高通量测序技术进展历程[2]测序技术面世至今,测序技术和测序平台不断更迭,而且测序读长不断加 长、通量不断提升、时间不断缩短。1977 年出现了以 Sanger 测序技术[3] 为代表的一代测序,其主要特点是测序读长长(可达 10bp),准确性高。 然而,一代测序由于测序成本高,通量低等方面的缺点,严重影响了其真 正大规模的应用。现阶段,二代测序(NGS)技术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大幅提高了测序速 度,并且保持了高准确性。但是,NGS 存在序列读长短、后续的分析依赖 于片段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