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总结1 骨合计 206 块,中轴骨 80:颅骨 29 块(包括 6 块听小骨),躯干骨 51 块;跗肢骨 126:上肢骨 64,下肢骨 62。。2 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3 关节: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是骨连接 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构成关节 相对骨面分离,之间有间隙,其周围借结缔组织相连接,具有较大活动性。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辅助构造: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4 脊柱:脊柱韧带三长:后纵韧带、前纵韧带、棘上韧带。两短:黄韧带、棘间韧带。四个生理弯曲:颈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后。5 临床上常以“+”符号划分四区表达上颌下颌左右侧牙位。以罗马数字表达乳牙,以阿拉伯数字表达恒牙。6 黄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 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替代,变为黄骨髓失造血些功能。(注:成人红骨髓存在于椎骨,骼骨,肋骨,肱骨、股骨等长骨 骨骺内,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全为红骨髓)7 板障:以保护功能为主 扁骨,其内外两面是薄层骨密质叫做内板、外板,中间镶夹少许骨松质叫做板障。8 椎间盘:是椎体与椎体之间 软骨连结。椎间盘中心为胶状髓核,周围是多纤维软骨构成纤维环,其将相邻椎骨紧密连结,并限制髓核外膨,椎间盘有一定弹性,可以缓冲震动容许脊柱一定弯曲旋转。9 关节盘:位于相邻两关节面之间纤维软骨板,其周围附着于关节囊,把关节分为两部分,是两个关节面愈加适合,增长关节稳定性,减少冲击和震荡,增长运动形式和范围。10 胸骨角: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出 角。体表可触及。胸骨角平面为上下纵隔分界面。位于此平面上 尚有积极脉弓起、止端,气管分叉及左主支气管与食管相交处。且与两侧第二肋软骨有关节,可作为计数肋骨标志。11 肋弓:第 8-10 肋软骨不与胸骨有关节,与上方肋软骨有关节,在胸廓下缘形成肋弓。12 胸廓上:较小,由胸骨上缘、第一肋和第一胸椎构成。13 胸廓下:较宽,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共同围成。14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前下方。15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骼骨及其有关韧带连接而成。被斜行 界线分为两部,界线上为大骨盆,亦称作假骨盆,其内为腹腔骼部;界线如下为小骨盆,也叫真骨盆其内腔为盆腔。16 真假骨盆界线:骶骨岬一骼骨弓状线一骼耻隆起一耻骨梳一耻骨结节一耻骨嵴一耻骨联合上缘连线。17 骨性鼻腔:位于颅腔之下腔之上,两侧为筛窦、上颌窦和眶,前方开为梨形,叫做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