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 模式项目融资及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作为能较好解决环境改善项目资金但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的创新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试点项目逐渐成熟,政策出台愈加密集,金融产品日益丰富。该模式旨在将绿色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探究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统筹进展的新路径。一、EOD 模式进展背景和基本内涵由于绿色项目广泛的“外部性”和“公益属性”,决定了它们初期投入大、项目回收期长的特点,并且项目直接产生的经济收益有时难以覆盖建设成本,因此项目融资成为较为突出的难题。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保的重视,这类绿色项目数量日益增多,政府支出压力日益增大,急需探究市场化融资有效补充。推动这些项目融资的出路之一,是在政府支持的同时,积极创新市场化融资手段,通过将现金流不足的项目和与之关联的盈利项目相结合,或开发环境权益等特色资源作为补充还款来源,构建成本与收益相平衡的项目包。2025 年 9 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指出“探究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对于绿色环保项目的市场化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2025 年 2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会议提出“探究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加、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加快“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进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在绿色进展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根据《关于推举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5〕489 号,以下简称《通知》),EOD 模式重在“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实行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可以估计,EOD 模式将在废弃矿山修复、农业农村综合开发、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重点流域治理等行业迎来较大进展机遇。二、典型行业 EOD 项目融资方式探讨一是废弃矿山修复。对于废弃矿山修复,可争取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自求平衡。第一,以修复过程中开采的石料销售收入弥补修复成本;第二,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政策,通过耕地“占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