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项目移交阶段的风险防制初探一、移交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分配PPP 项目移交是指在项目合作期结束或项目合同提前终止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将全部项目设施及相关权益以合同约定的条件和程序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机构。《操作指南》中明确,PPP 项目移交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和绩效评价,各个工作环节都涉及风险因素,PPP 项目移交阶段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的前提是识别移交阶段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分配。(一)移交阶段风险识别和分配风险识别是 PPP 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也是对 PPP 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难点所在。每一个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都是独特的,需要根据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一般而言,PPP 项目根据移交阶段的主要工作,存在如下风险:1.移交准备阶段(1)存在风险组织和人员风险:未能及时组建项目移交工作组;移交工作组人员不具代表性,原则上应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审计或监督管理部门人员;移交工作组人员不具备移交方面涉及的技术、财务、财政、资产管理等知识和技能。方案设计不具备可行性和指导性风险:没有根据 PPP 合同约定确认移交情形和补偿方式,制定资产评估和性能测试方案;方案过于粗泛,不具备可行性和指导性。(2)风险承担主体:政府或其授权的移交机构(部门)。2.性能测试阶段(1)存在风险程序不到位风险:项目移交工作组没有严格根据性能测试方案和移交标准对移交资产进行性能测试。评估结果不客观、不公正风险:项目移交工作组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不具备相关资质;未能根据项目合同约定的评估方式,对移交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作为确定补偿金额的依据;评估结论不客观、不公正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社会资本利益受损。(2)风险的承担主体:政府或其授权的移交机构(部门)、资产评估机构。3.资产交割阶段(1)存在风险移交项目/资产/设备不完整风险:由于 PPP 合同文本中对社会资本移交的设施是否完好,移交设施应该达到的标准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导致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没有将满足性能测试要求的项目资产、知识产权和技术法律文件,连同资产清单移交项目移交工作组,办妥法律过户和管理权移交手续。注:移交的范围通常包括项目设施;项目土地使用权及项目用地相关的其他权利;与项目设施相关的设备、机器、装臵、零部件、备品备件以及其他动产;运营维护项目设施所要求的技术和技术信息;与项目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