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考试指挥棒会有变化吗“双减”后,不少家长、学生已经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双减”带来的变化一一学校的课后服务多了,学生在校时间长了;课外作业少了,而且都在 学校写完了。以往家庭里“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情景少了,匆匆忙 忙奔 波在补习路上的焦灼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亲子时间。一方画家长们感叹孩子的学习、生活节 奏终于回到了正轨;另一方面,记 者注意到,一些刚刚从焦虑紧张的“教育战车”上“下车”的家长,心中依 然有着疑虑一一“孩子总要面临选拔考试,这样的节奏能维持多久?”考试,始终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指挥棒。在“双减”意见中,对于“考试评价 方式”有着这样的表述:“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 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法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在北、上、辽等省市 出台的新中考方案中,也出现了增加“校额到校”名额、一些科目开卷考试、 一些科目的考试取消百分制转而采纳”等级赋分”(成绩分为 ABCD 几个等级) 的方式计分、增加过程性评价等改革举措。北京市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的妈妈李颖就是“担心日常”的家长代表。从豆 豆 3 岁半开始,她的“鸡娃”之路就开始了。“双减”政策出台后,豆豆的培训班 从 6 个变成3 个,只保留了数学、钢琴和书法 语文、英语、才”被退掉了。但 是,她又和别的家长一起,买了不少试卷和教材,决定自己给孩子“加一些作 业,,“为什么还要主动给孩子增加负担?”记者不解地问。李的回答,代表了 一部 分家长的心声:“没有考试,没有排名,我对孩子的基本水平心里没底。我的孩 子到底处在班里的什么水平段上?每隔一段时间学习有没有进步?我不了解,就 无法对他的未来给出预判,也无法制定适合他走的道路。给他买卷子,是为了 及时掌握他的学习水平,把他的每一次成长都尽收眼底。于是,在培训班市场秩序逐步法律规范的今日,教辅教材市场却渐渐“热” 了 起来,记者发现,一些教辅试卷在网络平台月销数十万件。伴随着试卷同 时 附送的,还有“解题分析”,大多数会同时提供二维码,给出一段几分钟的辅导 老师授课视频,吸引学生进一步报课。另一类家长”担心未来”,他们的担心主要体现在考试评价上。北京市西 城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蒋林告诉记者:“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激烈的 考试。以前老师们常说 '一分一操场,,今日哪怕不,分分必争,了,但是总 会有孩子因为分数差异上不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