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1/5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2/5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3/5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18、《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高桂玲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用于改过的精神。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内在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还是有一些疑问,因此教学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课时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三个小故事标题4、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重点难点: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脉络用小标题概括三个小故事。重点学习第一个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古典名著1.导入: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课文《将相和》 出示幻灯片。文中“将”、“相”分别指谁呢?请同学们把他们的名字准确地写在课题上。二、走进课文内容,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认真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课文中哪个词能说明“和”。2)、检查生字词读音2、再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引出 16 自然段,指导朗读三、.学习“完璧归赵” 感受人物形象过渡:那么,蔺相如真的如廉颇说的那样,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吗?让我们先走进文章的第一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历史回顾吧!(播放视频动画)1、导语:故事就放到这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有什么印象?2、师小结过渡,引出“完璧归赵”3、师:这个故事的起因源自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玉。(出示课件和氏璧)课文是如何评价这块宝玉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如此宝贵,难怪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4、归纳人物品行特点,引出第 8 自然段5、学习第 8 自然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拿起笔,找一找、划一划: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开始!(1)学生读、找、划。(2)指名说。重点理解: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