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创作背景歌诀一览一、补益之剂二、发表之剂三、攻里之剂四、涌吐之剂五、和解之剂六、表里之剂七、消补之剂八、理气之剂九、理血之剂十、祛风之剂十一、祛寒之剂十二、祛暑之剂十三、利湿之剂十四、润燥之剂十五、泻火之剂十六、除痰之剂十七、收涩之剂十八、杀虫之剂十九、痈疡之剂二十、经产之剂简介 创作背景 歌诀一览 一、补益之剂 二、发表之剂 三、攻里之剂 四、涌吐之剂 五、和解之剂 六、表里之剂 七、消补之剂 八、理气之剂 九、理血之剂 十、祛风之剂 十一、祛寒之剂 十二、祛暑之剂 十三、利湿之剂 十四、润燥之剂 十五、泻火之剂 十六、除痰之剂 十七、收涩之剂 十八、杀虫之剂 十九、痈疡之剂 二十、经产之剂 [编辑本段]简介 《汤头歌诀》,医方著作。一卷。清·汪昂撰。刊于 1694 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 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 20 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 1961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 50 余种。[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 80 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本书选录名方 320 条,分为 20 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此举方便了人们的识记,受到广阔学医者的欢迎。[编辑本段]歌诀一览 一、补益之剂 1.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 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 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祛半夏名异功 或加香砂胃寒使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 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 柴胡白芍姜枣随 3.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 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黄芍药天冬桂 甘桔桑皮劳热宜 4.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 止嗽除蒸敛汗高 5.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羸鳖甲柴 地骨当归紫菀偕 半夏人参兼炙草 肺劳蒸嗽服之谐 6.紫菀汤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