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_第1页
1/7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_第2页
2/7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_第3页
3/7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1997 年 12 月 13 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 1999 年 3 月 1 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 年 11 月15 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 WTO 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 WTO 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进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 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 9 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 2000年 3 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 32 家,其中上海 24 家,深圳 8 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 1992 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 1999 年底,已有 25 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 17 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 2l2 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 4 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 B 股席位,可直接参加 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加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的 H 股,N 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进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 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动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