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律动《小象和蚊子》教学设计(2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班律动《小象与蚊子》活动设计 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钱秀兰设计意图《小象和蚊子》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进展水平,选择了小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并在形态上反差较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与音乐动作结合在一起,激发幼儿探究音乐段落和背后故事的兴趣。老师通过三段情景性故事再现音乐,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及各自的动作,同时增加了一些蚊子和小象的互动动作,如:蚊子怎样来到小象身边的;小象走路是什么样的;蚊子叮到小象后小象甩鼻子的动作是怎么做的……使整个音乐游戏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能借助简单的符号理解音乐内容。2、尝试用身体动作契合音乐表现故事情节,体验游戏中蚊子“叮”与小象“赶” 等有趣逗趣的情绪。。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对于“小象”、“蚊子”两个形象特点的把握。物质准备:图谱、课件活动重难点重点:看懂简单的图谱符号,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难点: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把握角色动作特点。活动过程一、导入:听声音,猜猜这是谁?老师策略:老师引导幼儿根据小象走路的声音和蚊子叫声辨别出两种动物。有效语言设计:这是谁的声音?谁来了?设计意图:幼儿探究声音特点,明确两个角色。二、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音乐老师策略:老师讲述故事,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模拟小象和蚊子的动作。有效语言设计:小象是怎么走路的?它一边走一边干什么呢?蚊子又是怎么飞的呢?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探究两个角色的动作形象。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老师策略:请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老师合着音乐画出简单的图谱。有效语言设计:钱老师把这个有趣的音乐和故事画在了纸上,谁能看懂这些符号代表什么?请你告诉大家。设计意图:幼儿根据对故事和音乐的理解,充分猜想和分析图谱符号的含义。老师策略:老师完整表现音乐,帮助幼儿理清音乐结构和动作,让幼儿跟着老师初步表现音乐。四、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老师策略:让幼儿根据图谱尝试自主进行表演,老师作简单的提醒。老师策略:撤去图谱,让幼儿尝试通过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表现。四、游戏:在动作还原的基础上扮演角色,欢乐游戏 老师策略:引出游戏,明确角色扮演规则。有效语言设计:小象与蚊子的音乐既好听又有趣,今日,我们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