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摘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既是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单一业务风险、回避业务萎缩和获得整体规模优势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的依据是否充分,内外部条件是否成熟,企业能否把握环境的变化正确选择相关业务将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 关键词:企业经营 管理 多元化 战略 分析一、多元化理论的进展脉络多元化理论讨论可以追溯到 1957 年,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安索夫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多元化,无法区分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之间的差异。1959 年,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定义“多元化”为“多元化包括了各种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的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这最后一项对多元化的度量是最重要的。”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进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量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1962 年,钱德勒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进展的历史阶段》。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著名论断。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关键。同时他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讨论之先河,指出除非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企业的多元化会导致绩效下降。同年,高特《美国工业中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诞生,这是第一本以数量分析为基础讨论企业多元化进展的著作。高特以《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的四位数行业分类为依据,来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多元化可定义为单个企业所活动的异质市场数目的增加。生产活动的异质性假如仅仅涉及有些差异的同类产品或垂直结合方式,并不是多元化。”高特在四年后进一步明确道:“多元化的含义是一个企业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战略选择,长期困扰着很多创业者与企业家。众多的案例似乎表明,专业化与多元化,都能成就一个公司。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能够成功地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的企业,在世界成功企业之林寥如星辰,且它们往往都先经历了专业化成熟进展的阶段。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仅有的多元化成功案例,目前却成为国内多数企业纷纷效仿的对象、快速多元化扩张的借口。究其原因,除了国内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等客观因素之外,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企业过于关注多元化带来的规模扩张本身,而没有深化讨论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