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成功要趁早 VS 成功不必趁早”题解及范文(1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作文“成功要趁早 VS 成功不必趁早”题解及范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成功不必趁早”的辩论会,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3、解析:1、符合辩论的“情境任务”要求。2、符合议论文的一般逻辑、结构、因素。3、有破有立,立论和辩驳相结合。4、题目理解起来,总体难度不大,但对例证细节的要求高,需要你有足够的、准确的积累。这个题目,写完容易,写好很难!得及格分容易,得优秀分很难!优秀范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高三 4 班 张若琦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成功不必趁早。许多人都知道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但你是否了解她这句话背后蕴含的辛酸?张爱玲出生在一个逐渐走向衰败没落的官宦家庭,在她很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的父亲是个纨绔子弟,抽大烟、逛青楼、养姨太太,母亲则抛下她和弟弟前往美国追求新生活,她先后在佣人的照顾,继母、生母的冷眼下长大,正如她在散文中所写“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所以她有“出名要趁早”的感叹并奇怪。早早成名,快快成功,才能拥有独立生活的资本,而不必寄人篱下、靠仰人鼻息讨生活。【辩驳】纵观历史,大器晚成之辈不在少数。汉高祖刘邦 48 岁起兵抗秦,最终问鼎中原;“一门父子三词客”的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待其子苏轼、苏辙相继考取功名,得到欧阳修等人的重视和引荐时,他已 57 岁了;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在 72 岁高龄才于渭水之畔遇到自己的伯乐姬昌,后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立论】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而每一个专业有自己的规律。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在年轻时便显现出极高的天赋,23 岁时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仅留学一年便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之后又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 28 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然而,直至 1955 年 10 月 1日清晨,自美国回国,才开启“两弹一星功勋”的光辉历程。彼时,已经 45 岁。屠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