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一、说教材 《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写法也极具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拥戴、放肆、祭奠”等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三、说教学理念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为此,我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目的。因为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并运用方法则能学到无限的知识。只有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具备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四、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据,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