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应急处理技术堰塞湖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降低和排出堰塞湖内拦蓄的大量河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与安全,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1. 基本原则对于地震导致的堰塞湖,由于蓄水可能会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因此在及时做好堰塞湖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降低堆积体前积水,以保证堆积体不溃决为原则,在保证堰塞湖不会产生次生灾害的条件下,再考虑综合治理措施。2. 现场应急检查(1) 首先对造成堰塞湖的滑坡堆积体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堆积体的材料类型、颗粒组成、堆积规模、透水特征以及可能的拦蓄水量等。(2)初步推断堆积体的安全稳定性,包括堆积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渗透破坏可能性,并推断溃决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3)结合短期降雨预报,推断近期可能的来水量,进行基本的洪水过程评估。(4)综合上述基本推断,确定堆积体短期内的整体稳定性,确定应急治理方案。假如能够保证堆积体的近期稳定性,则近期可以进行以降低水位为主的临时保坝措施,否则应及时疏通堆积体,放空蓄水,避开二次灾害的发生。3.应急处理技术对于高危型堰塞湖,应急治理的基本方式包括:(1)对于交通条件便利、易于机械化施工的堰塞湖,调动机械设备进场,通过爆破和机械施工等手段,开挖临时溢洪道或排水涵管(洞)降低湖内河水,或采纳水泵抽排或倒虹吸的方式来降低湖内河水。(2)对于地形条件差、环境恶劣、交通极其不便、人迹罕至的堰塞湖,由于不具备大型机械作业条件,难以调动必要的大型、重型机械设备进场以及实施大规模的爆破处理,可考虑一些轻型、便携的小设备进行钻孔和小批量多次爆破、配合人工作业的方式,从而实现有效降水或可控性溃决,减轻湖水骤溃导致的洪灾。主要形式包括:1O 人工开挖修建临时溢洪通道,降低水位;P 在人工开挖困难的条件下,采纳小批量多次爆破的方法在堰顶炸开一个子,以满足河水下泄的要求;O 在电力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采纳倒虹吸的方式或发电机等设备,抽排堰塞湖内河水,降低湖区淹没范围或滑坡坝溃决的可能;(3)进行监测预警,在所有工程应急措施难以实施,滑坡坝出现险情的情况下,及时通知上下游人员撤离,保障人民生命的安全。(三)堰塞湖溃决风险分析1.建立监测系统(1) 监测系统为确切掌握堰塞湖水位变化、崩坍区实际土体变形及孔隙水压分布状况,提供实时信息作为安全或警戒的参考;由专人每日量测两次水位予以...